谈谈跑者受伤这回事
文:言 若
伴随着赛事的复苏
沉睡了一冬天的跑友们纷纷跃跃欲试
迎着料峭春风,
加上兴奋的心情,
大家恨不得使出全身力气
在这个春天放飞自我……
只可惜,
有些跑友在兴奋之余
又忘了我们常说的四个字
循~序~渐~进
受伤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这个赛季的帷幕还没正式拉开,
却已经对他们宣告了收场。

(一)
其实,不合适的袜子把脚磨出水泡,不合脚的鞋子把趾甲磨黑,哪怕一场马拉松跑完被烈日晒脱皮等情况,理论上都是受伤,只是我们跑者没有那么娇气。看得到的皮外伤,在我们眼里不叫伤。我们说的受伤,通常指筋膜炎、跟腱炎、髂胫束、肌肉拉伤、半月板磨损等肉眼看不出的伤。

初跑者受伤多是因为没人指导,尽管上进的人会在网上找别人的训练计划照搬,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科学的且属于自己的训练计划。之前说过,即便两个人的全马成绩相同,也不代表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耐力水平一样,何况初跑者,还有很大的基础差距。
另外,受伤,并不是初跑者的专利,跑步多年的“老司机”受伤也是屡见不鲜的。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好的长跑基础和身体素质,开始忽略诸如跑前热身等必要项目。或者也可能正是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加上经年累月的错误跑姿所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然,还有可能是“天灾”,比如在操场上跑间歇,跑道上忽然窜出来个小朋友,小朋友被扶住无大碍,他却被“紧急制动”的寸劲伤到了。

(二)
最近半个月,周围四五位跑友先后出现了受伤情况。他们中,有刚跑步两三个月的,也有跑步五六年的;有尚不能跑五公里的,也有曾一周一马、全马330的官方配速员;有男的,也有女的。
巧合的是,他们受伤的都是同一个部位——膝关节。就连不跑步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跑步百利唯伤膝”。那么,真是这样吗?

刊发在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的某项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休闲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所以,聪明如你,应该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作为跑者,我们更应该知道: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筋膜、半月板、韧带等结构都在关节内,无论其中哪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膝关节功能,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跑步训练甚至正常生活。
(三)
膝关节承担着上半身及大腿的重量,主要由两块负重骨组成。但两块负重骨不会直接接触,它们各有一层软骨保护,且中间还有类似汽车减震器一样功能的东西进行保护,即大家常说的半月板。
半月板可以对整个关节起到缓冲、减震及对身体的稳定作用,而软骨和半月板共同作用,则能帮助膝关节分担压力,减少摩擦。

膝关节承受垂直方向的重力呈半屈状态,人体自身突然旋转或受到侧方暴力而产生牵拉或剪切力时,例如在踢足球时用力铲球、突然转身或急停,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
有科学表明,在上楼梯时,膝关节的软骨面要承受超过体重三倍左右的压力。而下楼梯比上楼梯更伤膝关节,因为下楼梯时膝关节要承受6.7倍的体重,极易对髌骨关节产生压力,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软骨间的疼痛。
另外,除了上下楼梯(坡),下蹲时膝盖的负重更大。如果半月板损伤后未能接受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积液、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至于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是休闲跑人群发病的三倍,是因为膝关节软骨没有单独的神经支配,也没有血管供养,需要吸收运动产生的关节滑液,才能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四)
不得不说,常看到许多人带着护膝在跑步,而他们的膝关节并没有受伤,殊不知这种对膝关节的过度保护,非但无益,相反,很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果护膝佩戴的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护膝佩戴过松,又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护膝限制了我们的肌肉力量。
有了护膝的保护之后,我们就很少去发展自己的肌肉力量,如果长时间戴护膝跑步,便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

说了这么多,最后悄悄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吧,人体可是自带护膝的呦。它就是——股四头肌。在非外力的作用下,只要股四头肌足够发达,就能有效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避免软骨损伤。
跑步是为了健康,过于兴奋的跑友们,千万要记得:只有健康,才能跑得更远;只有健康,才能过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