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圈资讯
美女首马326,几年后的结果出人意料……
发布时间: 2021-02-22

我认“舒”

文:言 若 


blob.png


(一)


我的首马目标是349,天时地利人和跑出了326,有朋友说我好好训练第二年有跑进310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我这个上学时候最长只跑过400米、毫无长跑基础的人首马跑进330属于“天赋异禀”。


当我说我不会再训练了,这个成绩已经远超我的终极目标,以后要舒舒服服的乐跑,没有人相信,甚至有人以为我在放烟雾弹。事实情况是我确实是这样做的,于是就有好心的跑友看不下去了,说我不应该停留在舒适区,应该不断努力,突破自己。


(二)


然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他:“你不跑速度太可惜了。”

我:“哪里可惜了?”

他:“准310选手啊!你现在是国家二级运动员,310就是国家一级了”


我:“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即便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就算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有财政补贴吗?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提干吗?”


他:“站台啊,拿奖金啊。”

我:“等我练到310了,大神们都250了。何况我站过台啊!我不靠奖金生活啊!”


他没话说了……


 blob.png


我知道他是好心,但我说的也是发自内心。别说310只是未知数,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就是给我打包票我也不想再训练。原因很简单,要成绩必定要付出,时间、精力和体力。而我不想那么累,更害怕受伤。


(三)


曾几何时,我们开始频繁听到一个词语:舒适区。它最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可以完全放松、完全控制,几乎没有焦虑和压力感。


舒适区,本是个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然而从某明星在节目发言时提出有志青年应该“跳出舒适区”开始,舒适区仿佛瞬间变成了不求上进、故步自封甚至自暴自弃的代名词。


村上春树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说实话我是真理解不了。不想跑也跑,想跑就更不用说了,还是跑。不断战胜自我、突破自我的人确实精神可嘉,但我们又不是专业运动员,为什么要逼着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呢?跑,本应始于内心。


我跑步是为了享受大自然,不是为了求虐,我只想量力而行,不想竭尽所能,别人是为了更快而努力训练,我不是,我是为了更快乐而自在奔跑。


blob.png


 (四)


对,我就是这么不思进取。我不否认只有不安于现状才能创造佳绩,但是,对于我们大众跑者来说,究竟跑多快算“佳绩”?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难道跑快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我就是想停留在有氧跑的舒适区,我知足了,这不好吗?知足才能常乐大家都忘了吗?想要跳出舒适区的人,只因为他从未体会过真正的“舒适区”,跑步如此,生活亦然。


就像想要减肥的人,一定是体脂过高影响到了或即将影响到他的健康;996工作的人,一定是银行卡的余额不够充盈。激发我们改变的,通常是不舒服或不满足。


当然了,每个人的舒适区都不一样。我们常见有的人每次跑步都是洪荒跑,可能他有很大压力,跑到上气不接下气可以让他很好的发泄,那么这种喘息或许就是他的舒适区。

(五)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初心是不断挑战自己,这会让你觉得很舒服,那,请继续。遗憾的是我知道许多跑友并非如此,他们心里本也觉得慢跑舒服,可是看到近年来马拉松整体成绩越来越好,周围人越跑越快,他又心有不甘。


如此一来,很容易让自己变得焦虑。心神不宁地跑步常会导致伤痛的发生,如此,恶性循环,适得其反。不要被周围人或媒体强行上价值观,做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这样才能快乐。


我知道,说再多也于事无补,人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成熟,才能理解怎样是最舒服。道理再简单,理论却永远离不开实践。


正如韩国电影《请回答1988》里面的一句台词:“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直到有一天,追求速度的跑友在数次经历伤痛后才会明白,什么配速啊、跑量啊,真的都不重要。


人生百态,让自己生活在舒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