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开跑,已然燃爆
文:言 若
(一)
尽管近日马拉松话题层出不穷,但无论是首场将上半年比赛延期至下半年的无锡马拉松,还是作为国内唯一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成都马拉松,哪怕国内唯一的白金赛上海马拉松,都没有一场马拉松如杭州马拉松一样被疯狂刷屏。
先从报名说吧。
早在今年上半年的尾声,杭马负责人就公开称2020杭州马拉松将于11月初举办,最迟8月底报名,结果到了10月,根据支付宝小程序“杭马”上的报名时间又被二度推迟。
关于竞赛规程,杭州市体育局9月27日在网友于市政府网站上的回复是“所有参赛人员限定是本省人员,同时今年无外籍人员参赛。”而仅过了两天,杭州马拉松抖音账号在视频评论下方互动表示并不对外省选手做限制。直到开启了报名通道,亲眼看到2020杭州马拉松的报名须知才知道,原来抖音互动竟比政府网站的官方回复更靠谱。而且不仅不限制外省选手,甚至连长期居住省内的外籍选手也有资格报名。
我查了今年疫情以来的七个已经开启报名或已经结束的知名马拉松,外籍选手,杭州马拉松绝无仅有。半马3000名额,面向全国,且取消直通资格,这就难怪创下有史以来的中签率7%的新低了,我想这在国内马拉松赛史上也是新低吧,而且或许会像基普乔格的破二纪录一样,会保持很久。

之前大家在猜杭州马拉松会不会设置报名门槛,结果非但地域上没有限制,成绩也没有限制,只在经济上有限制——取消的直通名额是杭马永久号、老杭马、好杭马、好浙马及精英直通五个类别,但是2000块一个的慈善名额还是有100个限量发售的。另外,已经看到个别群里在转卖赞助商名额,慈善价格的八折。原来杭州马拉松唯一的直通车是真金白银做的,限制我们去参赛的不是你是哪里人,你能跑多快,而是贫穷。这就难怪我一个连续参加多年杭州马拉松的“老杭马”朋友抱怨主办方无情了。是啊,你之前给人家承诺“杭马永久号”的时候,并没有注释说因为某年有不可抗力的因素直通也会被取消啊。看来有钱才能真永远,其他都是扯淡。
(二)

这么向“钱”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运营公司阿里体育有阿里巴巴的基因。如果说报名和中签只是小范围刷屏,杭马代言人可是轰动了全国娱乐圈。对,你没看错,娱乐圈。虽然文体是一家,杭马代言人也太嘻哈。原谅三十四岁的我已经无法理解三十四岁的杭州马拉松了。


我以为八零后的我年纪大了,只知道跑步,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问了零零后却也不了解这队天空少年...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确实看到了花枝招展,风情万千...

遗憾的是,这群少年,难道不应该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是我露怯,我记忆中的少年是指10-18岁的未成年。作为杭州马拉松的追随者,它的代言人我也有必要关注起来,一个个去百度详情,并不是都有信息,能查到最小的是2002年一月生...杭州马拉松,作为中国除北马外,最悠久的马拉松,本应成熟、理性,选这几位作为代言人的意义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想说自己还充满激情?

并不是所有马拉松比赛都有代言人,要找,可以不找体育明星,但也无需向娱乐圈靠拢,哪怕草根跑者都很励志。跑者需要的是奔跑,不是蹦跳。尽管下面有一行小到几乎不会有人注意的三个字“鼓舞官”,一群少年,连马拉松报名条件都不符合的人,为马拉松代言?
但是,这七位少年的出现让杭州马拉松瞬间火了,一直以来杭州马拉松的微博留言点赞数量都在20左右,自从发布了他们的视频,点赞人数数以万计,留言千篇一律,却与马拉松毫无关系,表达的都是对这七位少年的爱意...看来杭州马拉松追求的不是亮点,而是焦点。哪管你们什么态度,我只要热度。呵呵。

(三)
查了全部国内双金赛的公众号,只有杭州马拉松有两个,“杭马”和“杭州马拉松”。跟专业人士了解后才明白原来“杭州马拉松”是服务号,服务号每个月只能发4条消息,而“杭马”是订阅号,有关杭州马拉松的全部的消息都发在“杭马”,说白了,服务号不是用来服务的,请问那你为什么不关闭了呢?

要不是一个朋友愤愤地问我配速员报名怎么不跟他说一声,我压根没注意到,因为我跟他关注的是同一个公众号“杭州马拉松”。为了搞清楚,又特地关注了“杭马”,再仔细看,有43个好友关注“杭马”,47个关注“杭州马拉松”,所以,至少是有4位好友被后者坑了。听起来像绕口令么?一句话总结吧,如果以后你想报名杭州马拉松,不要关注“杭州马拉松”,请关注“杭马”。
(四)
继续朋友说起的杭州马拉松配速员话题,同样国内各大小马拉松,只有杭马在招募配速员的基本要求中有且频繁出现“原则上”字眼。你以为这说明了官方的审慎态度?我是不敢苟同。按照“原则上”的“基本要求”,本人均高标准符合,然而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报名,却连去现场测试的资格都没能获取。

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基本要求不是清楚地写着“同等条件下有PACER经历者优先、女性、有杭马经历者优先”吗?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成绩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人也可以当杭州马拉松配速员,零PACER经验的人也可以当杭州马拉松配速员,更不要说女性优先。一切的一切,因为“原则上”在先。
马拉松赛道,常有晕厥情况发生,我也亲眼见过,但官方配速员晕倒我却只在去年的杭州马拉松才听说。参加过二十余场配速员的培训,无不提醒“如果觉得自己状态不对,配速气球(刀旗)交给同组伙伴,自己上收容车。

”配速员首先是一名运动员,应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完成任务。杭州马拉松的主办方是如何进行培训的,我没参加过,不得而知。有人在想是不是我酸葡萄心里,自己没入选所以满腹怨言?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真没有。在杭州马拉松还没开启报名前,我报名了省内另一场没跑过的比赛的配速员,在杭州马拉松还没公布中签前,我已经入选。我为什么不报家门口的比赛呢?
所谓一二不过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看了招募要求,今年新加的,又是全国唯一的,“入选后每周提供一次30公里以上配速控制能力凭证”,我做不到,我的原则是每个月只跑一次30+,而且,很坚定。

报名也好、代言人也好、公众号也好、配速员招募也好,如果一个组委会不把心思用在办比赛和在如何更好地为大众跑友服务上,而是用在如何营销,如何搞关系上,到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爱之深,责之切。
亲爱的小伙伴们
健康跑吧第十六期线上马拉松
健康跑吧线上马拉松(上海站)
正在火热报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