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圈资讯
跑步你总受伤?省队医生回答亮了!
发布时间: 2020-07-15


一点点感,一点点悟


640.webp.jpg



(一)

           

上周,被称为中国羽毛球一哥的林丹官宣退役。作为跑步爱好者,我们可以不知道谁是基普乔格,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不知道谁是林丹——世界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等多个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选手。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健康跑吧,不是应该发文都与跑步有关吗?怎么羽毛球也出来了。说它,不仅因为体育运动的共通性,更因为林丹退役时说:“37岁的我,体能和伤痛已经不再允许自己和队友并肩作战了。”或许人到中年,眼窝变浅,看到这句话不禁红了眼圈。


曾几何时,我们的超级丹体能开始走向下坡,伤痛缠身。回想我们所熟知的运动员,男篮的姚明、女排的薛明、游泳的宁泽涛、跨栏的刘翔……有多少人是在体能的黄金期却不得不因为伤痛而告别他们心爱的赛场。


受伤,并不因为他们所练的项目距离短、爆发力强,大家更感兴趣的马拉松运动员也一样。

 

第一位将马拉松成绩跑进2小时16分、被称为女子马拉松传奇的拉德克里夫,因脚伤含泪退出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


被认为是田径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前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格布雷西拉西耶,在2010年的纽约马拉松比赛中因为膝盖损伤而被迫退赛,接着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直接宣布退役。他说:“我以前没想过这样退役,不过因为伤病原因,我不得不结束自己的马拉松生涯。”


我国,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摘取男子万米与马拉松两块金牌的马家军名将宫科因跟腱受伤被辽宁省田径中心以“无法坚持正常训练,很难适应备战十一运会的高强度训练,出于对运动员的爱护”为由而被“劝退”。


在世界大赛中唯一代表中国获得过马拉松金牌、迄今为止世锦赛最年轻的马拉松女子冠军白雪,也是因跟腱断裂而退役……


640.webp (1).jpg


(二)


想必各位跑友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运动损伤。可是大家又会说:他们是专业运动员。是啊,我们自知与专业运动员毫无可比性,却又有一个共性——都渴望突破身体的极限,创造更好的成绩。


专业运动员,他们除了有工资,还有绝对专业的教练、康复师、营养师和队医,他们有各种相应保障,他们尚且无法避免伤痛,而我们大众跑友接触的跑马群体,除了极个别以此为职业外(职业运动员不代表专业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并不是指读书所学的专业,而是体制内),绝大多数都只是想从跑步中寻求健康、以跑步为娱乐的爱好者,我们有什么?


仅凭一腔热血就“猛干”,可曾想过后患?专业运动员拼尽全力为的是职业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我们呢?为了所谓的成就感,不过是满满的虚荣心使然。

 

我师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球类专业运动员,他吃运动员这碗饭的时候一天伙食费是8.5元,听起来好像还不够我们现在一顿早餐,但在那个年代,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才38元。年代久远,我以为师傅记错了,五天吃掉一个月工资?


640.webp (2).jpg


当在网上搜索到十年前国安、恒大球员伙食费一天200元、“詹姆斯一天伙食费需要300美元”、“中国运动员一顿饭顶普通人一个月生活费”等内容,我终于相信师傅说的了。


中国自古就有“穷文富武”的说法,“武”便如同现在的专项体育运动,首先是要有钱。练武是体力活,没有充足的营养做后盾,根本无法保持体能…师傅说:“我们那时候有多苦,练的嘴巴里都是血腥味,不努力哪里出成绩?不吃好点哪里来的体能?”


对此,我应该是有体会的。我刚长跑的两三年都是一个人在傻跑,对跑步及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尽管距离跑不远,但每次都是洪荒跑,开始是不喘不畅快,一年半以后,喘也跑不快。积累了很多症状,拖了一段时间后去医院检查,医生竟让我直接办住院手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为重度,我只有55g/L,这段以后详细讲故事)。


640.webp (3).jpg


我长跑不是为了减肥,所以还是原来的饮食结构,却不知因为体能消耗过大,应该额外补充诸如铁含量高的食物或维生素。


640.webp (4).jpg


这里需要说明,我喝水属于牛饮型。喝水多,出汗多,身体流失的矿物质就多。我在8℃气温跑个半马赛道上要喝两瓶水,有的人30℃跑30km可以滴水不进,当然后者跑完就出现了血尿,并不值得学习,我只是想说,每个人体质不一样,30℃我跑5km已经要渴冒烟了...

 

(三)


我跑步年头不长,五年多,但跑的伤病不少。先后跑出髂胫束、重度贫血,第一次参加半马比赛是在前一周30km毅行“丢了”三个趾甲、带着跖腱膜炎一瘸一拐上阵的。


正因如此,我才说我至多跑两次全马速度,如果一次跑进350,就没有第二次。第一次全马前,又一次缺铁、腓肠肌拉伤...跑友们无不为我首马跑出326却决定不再追求速度而感到惋惜,更有朋友让我把次年目标定为310,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326,我付出了太多。

 

尽管不再跑速度,却依旧是之前的跑量(月280km左右),想着一休一也还算健康,那段时间工作忙,不再练核心和力量,约三个月左右,又一次受伤,只得硬着头皮第三次去找了省体工队的御用队医。


640.webp (5).jpg


简单描述了跑步情况和症状,医生开始给我针灸,我问大概多长时间能好。“你今天回去就不用来了...”医生说。我被吓一跳,以为不小心说错哪句话得罪了他。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医生接着说:“你两年前跖腱膜炎来找我我就跟你说了,适当运动是好的,对于总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愿意跑跑也挺好,一周跑个两三次,一次5到8公里,周末慢慢跑圈西湖(11公里)就够了,你跑那么多,跑那么快,有什么好处你到说来我听听。你还杭马(半马)跑第二,有什么用?能进国家队?我们这里随便一个队员放出去跟你跑,过条马路你连他们影子都看不到。”


这些话好耳熟,可是这么中肯的话,当年我却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事实上不仅我第一次去求医,腓肠肌拉伤针灸的时候,医生也苦口婆心地跟我说了很多关于运动员透支身体、超负荷训练的一些事儿,包括世界冠军,也包括他们体工队现在边读书边训练的孩子们。


640.webp (8).jpg


那时候我已经加入了一个跑步群体,一心想着“人家都这么跑、比我能跑的多了去了”,再一次选择忽视医生善意的提醒,直到第三次又见。针灸结束,我问医生下次什么时候来,医生说:“刚才说了,你还是这么跑以后还得来找我,你少跑点自然就好了。”


这一次医生开出了“终极处方”——忠言,不仅利于病,也利于行。大概过了五周左右,困扰我了两个多月连伤病名称都不知的疼痛果真自愈了。至今再未去拜访过这位医生,他的一番话却将永远铭记心中。


退役后的白雪说,“有时候把米饭闷上,我就出去绕着马路跑跑,一般十公里,配速四分半到五分,特别舒服。”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

跑过方知心动,伤过方知疼痛。


减速,减量,跑为健康,保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