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最好,适合自己最好
文:听 海
图:2020跑步女神参赛选手
(一)
除了病毒性脑膜炎,他还得了淋巴系统一种类似癌症样的疾病,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但是,他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之下,开始了跑步,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只是个例!但跑步有益健康这个毋庸置疑,跑步能够刺激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人感觉到兴奋,让人远离烦恼;跑步能够让大脑变得聪明,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也会有一些人跳出来说:跑步多了容易得关节炎,容易受伤;跑步多了容易吸入一些粉尘;跑马拉松更是伤身体。
这个时候,一些刚刚入门的新手,就会变得非常纠结:我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二)
最近在看畅销书《运动改造大脑》,书中看到了一则案例:
文章开头说的个例:派尔斯是一名年轻的医生,1969年他患有病毒性脑膜炎,同时他的肺部有一小片絮状阴影,那是已扩散的结节病,这是淋巴系统一种类似癌症样的疾病,通常它会持续发展,侵犯其他器官,最后致人死亡。
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当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派尔斯可以活过33岁。同时,他也刚经历了两位至亲的死亡。他变得非常忧郁且焦虑。
派尔斯在学生时代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但是走出校园后,他就不再运动了,患病后的派尔斯身高175cm,86kg。接到死亡通知书之后,他说:“当时我束手无策,只是感到更恐惧和紧张。我所能做的,就是开始跑步。”
最初派尔斯只能跑400米或者800米,跑到后他会告诉自己“今天,我大概不会死了”,之后他开始慢慢增加距离,可以跑得更远。他说道:“在某个时刻真的特别难受,但我发现如果自己跨过了这个临界点后,就好像某样东西让我的心灵豁然开朗,之后我又可以坚持很长时间。”
就这样,派尔斯一直坚持跑了下来,5年后,他的X光片变得清晰,他完全好了,而他的跑步的里程数也变成了马拉松的里程数。由于跑步给派尔斯带来的巨大改变,他改变了自己的职业,开始从事运动心理师的工作,
派尔斯每年跑两次马拉松,他总共参加了47场马拉松比赛,如今他已经70多岁了,他说:“跑步拯救了我的生命”。

(三)
关于“跑步拯救了我的生命”这样的论述,其实我们身边的跑友大都经历过。当然我们往往不会遭遇像派尔斯这样极端的事件,但是我们通过跑步改善了自己的体型、改善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扩大了社交圈,变成了越来越好的人。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马拉松的代言人,从清华大学到西湖大学,他带领身边的人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他坦言:“如果跑步方法得当,能调整你的能量级别,心脏机能和肺活量增强,供血充足、思维敏捷,每两天跑一次,工作效率可以提高10%~20%,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真的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而关于关节炎的问题,已经有科学的依据。马拉松运动员得关节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还低。有研究显示,出于健身目的的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普通人只要用正确的方式跑步,对关节和健康都有益处。导致关节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超重和受伤等,而跑步的时间长短、强度、距离和完成的长跑次数,与关节炎没有任何关联。
(四)
当然,以上我们谈到的都是适度跑步、健康跑步的范畴,而一旦脱离了这个范畴,我们自然是会见到一些受伤的跑友,一些满腹牢骚的跑友,甚至倒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的跑友。
而所谓的跑步过量,也就是我们要谈到的跑马拉松伤身体的问题。众所周知,马拉松是极限运动,在挑战马拉松之前必须经过系统化的训练,不然就会损伤身体。所谓系统训练,是指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有目的地科学训练,并且在一定周期内将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保证跑者具备完赛马拉松的能力。而只有具备完赛马拉松的能力之后,我们才会去谈成绩。

至于我们大众跑友经常遇到的肌肉损伤、关节损伤、韧带损伤、骨折、中暑、脱水等等问题甚至是事故,归根到底还是运动过量,运动强度大于自身能够承受的负荷所致,或者是由于攀比、硬要坚持完赛等心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