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圈资讯
跑步如此,人生亦如此
发布时间: 2020-05-11

微信截图_20200511105754.png

跑步可以增强体质,

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快乐,

可以让人生更充实...

跑步的好处那么多,

然而,在跑步的过程中,

你有没有明白什么?

1.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但一定要先想到最坏的结果。我准备跑步的时候,百度了很多关于跑步的好处和坏处,好处自然不必说了,坏处,当时了解到的如足底筋膜炎、半月板损伤等一些显性伤痛,严重的甚至诱发运动性休克...虽然最坏的结果只是极小的概率,但只有先了解到,你才会更加谨慎。当最坏的结果都不会让你感到害怕,你才真正可以开始跑步了。

2.循序渐进。不要听到别人说跑步小半年能“拿下”半马你就跃跃欲试,对于初跑者来说,那只是传说,你并不知道人家是什么基础。年近三十岁时我第一次尝试长跑,天知道跑了多少路,800米!虽然几乎被所有人鄙视,但对我来说已经首战告捷,毕竟此前连续跑的最长纪录是学生时期的400米。

决定开启长跑生活,我坚持每三天跑一次,用了快三个月才第一次绕着小西湖(10公里)跑了一圈。很快,杭马开始报名,按照半马3小时15分的完赛时间我确定不会被关在门外,却连短马(12.8公里)也没有体验,只报了小马(6.8公里)。

跑步近两年我参加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半马比赛,努力加运气,净成绩排进女子前八。试想如果我在跑步两个月后就感受半马,走走跑跑或带伤完赛该是种怎样的心理体验呢!那么累,人那么多,身子那么沉,为什么要去凑这个热闹?以后不跑了吧...说不定就此放弃了跑步。所以,只有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成就美好。

3.小目标。一个朋友有着二十多年的跑步经验,如果不是近年来马拉松热,年过五旬的她是不会改变每次最长时间50分钟或最长距离八公里的跑步模式的。那时她对别人参加马拉松很是佩服,自己却不敢尝试。于是我告诉她:想体验赛道氛围并不难,首先,忽略速度(无论多慢,只要不停下来,不走路就可以),时间和距离二选一,多跑三分钟或多跑一公里,三次后再以新成绩为基准延长。

她说:“一次可以多一公里,15公里应该是我的极限了...”“不要想那么多,目标分割,先能跑到15公里再说。”我说。如果能跑15公里了,16公里还是问题吗?已经较最初水平延长了100%,再增加30%就是半马了。水到了,渠自然就成了。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是一口接一口地吃,一定会成为胖子。

微信截图_20200511105815.png

4.不怨天尤人。每个跑友都会在跑了一定量后遇到瓶颈期,即便不求速度提高,哪怕配速“退让”几秒,仍旧觉得很吃力。这时不良情绪就来敲门了。抱怨空气质量差呼吸困难,抱怨近日未休息好状态差,抑或说心事重重压力大...可是,这些人,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吗?如果“漏睡”,为什么不赶紧“补睡”?空气质量差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就暂停户外运动,室内做做核心训练、力量强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了?晒网是为了更好的打鱼呀。说有心事就更不应该了,你本可以在跑步的数十分钟里放空大脑、寻求灵感来化解心事,却将这宝贵的时间用来抱怨,是不是太可惜了呢。凡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要记住,跑步是带给你快乐的,而不是让你添堵的。

微信截图_20200511105827.png

5.学会承受。我不认为那些从没有受过伤的教练或运动员就意味着更专业更资深。不是说一帆风顺不能让人成长,而是人们只有在错误或挫折中才能体会更多,提升更快。好多跑友不慎受伤被迫停跑时就好像生命忽然倒数一样,烦闷、焦躁、悔不当初…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个时候事实已经在了,身体已经不舒服了,若不想心里也难受,我们首先应该学会承受,然后,接受。只有跟自己妥协、卸下精神上的负担,平和地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早日重返跑道。

6.倾听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声音。我在第一次报名半马比赛后没几天跑出了足底筋膜炎,一瘸一拐地在熬到赛前一周,却在这天的毅行活动因雨天鞋袜选择不慎“丢了”两个脚趾甲。无论朋友、跑友,哪怕曾是筋膜炎的“过来人”,无一不建议我放弃六天后的比赛。不甘心,毕竟那将是我第一次踏上“马路”;不坚决,因为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于是到处打听,咨询业内专家,得到的回复是“如果没有刺痛感,可以继续慢跑,最佳的康复方式不是绝对的静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酌情考虑是否这次暂时放弃...”

我当时的症状是,每天晨起痛,起跑的前四五公里痛,然后是发胀,再多了就没什么感觉了,十公里左右又会开始有痛感,在可承受范围内。我知道内心的声音是强烈的“go on”,纠结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支持我,得到的回复让我坚定了我的坚持,所以当我第一次参加半马比赛过线后被告知是第二个冲过终点线的女子选手时,我激动得流泪了。面对选择的时候,忽略所有外在的声音,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微信截图_20200511105840.png

7.硬拼死撑要不得。跑步过程中若出现岔气、过度喘息、不慎受伤等情况,先感受自己的心跳,再问问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一定要有与身体对话的过程。人们爱家人往往胜过爱自己,如果自己手指划破出血可能并不会贴创可贴,换成你家人,说不定还会建议去医院打破伤风。

这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就是让你把自己当成家人一样去在乎、去关爱。我们知道很多伤病都因“太拼”而来,不要已经痛得龇牙咧嘴了,还为了既定的终点让身体继续去撑。如此,即便看起来成功了,也只能归为失败。迎难而上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但不要忘了我们跑步的初心是为了健康愉悦,而不是冲锋陷阵。此刻的暂停,是为了以后的继续,要懂得从长计议。

8.细节的重要性。平时跑步,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就是细节;参加比赛,提前准备好届时所需最佳物品就是细节;作为跑者,日常饮食和其他辅助训练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是放在任何领域都通用的道理,它不会因为你是谁而偏心。我一个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朋友去外地跑马,却忘了带她的跑鞋,临时买的一双鞋虽然价格不菲,但没经过磨合,马拉松结束后鲜血早已浸透了袜子。多么痛的领悟啊。

9.不要盲目跟风。跑步的人不管起点多低,只要肯坚持,总会量变到质变。随着时间推移,跑友逐渐变多,关注的跑圈儿也越来越大。有的跑友,看到人家每天感受着太阳冉冉升起,他就为自己定了晨跑计划;看到好多跑友到处去跑马,他也按捺不住了;看到有什么新装备上市,他又渴望去尝试...

而其实,他应该做的是:淡定。晨跑会为很多人开启美好的一天,但因为起的太早,也会让有些人感到疲惫不堪;到处去跑马,一是精力,一是经济,一是假期,若不兼备,还是老老实实的体验本地比赛吧。

至于装备,更是不用追。一次一个朋友让我帮忙推荐跑步手表,我说的是售价一千多块的佳明235,另一个朋友搭话“他年薪可是七位数。”“那又怎么了?还不是七分多的配速?”我说这话并不是说配速相对慢就不能戴高的端跑步手表,而是如“左右平衡”、“触地时间”、“垂直幅度比”等更多详尽数据,对他,哪怕对四分多配速的人而言,也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等反而会占用初跑者更多的精力。量体裁衣是永恒的道理。

微信截图_20200511105855.png

10.珍惜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可以是每次比赛跑出pb的实力派,他可以是跑量不大但逢跑必晒的新“秀”;他可以是虽然速度不快却数年如一日坚持跑步的老标杆;哪怕他是曾经的跑神后因各种原因停跑了,或者他是对跑步一无所知的菜鸟...他们的刻苦钻研、他们的毅力与坚持、他们的宝贵经验,都将成为你的财富。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他们是谁,我们都应该去珍惜。